农资企业发布会能讲故事吗?

     农资企业发布会能讲故事吗?当然能。在经济领域有很多发布会纯粹就是讲故事。多年前笔者见识过很多,比如炒黄金、卖期货、推保险的发布会。他们用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打动人们大掏腰包。副作用是有人把“讲故事”与“忽悠”划等号了。其实,“故事型”发布会有很多科学合理的东西。它跟传播的规律有关,跟行业无关。只要企业行正走端,大可以引进吸收。

有人会说:金融保险期货产品说明难度大,需要用故事来诠释。而农资产品看得见摸得着,何须讲故事。事实上,农资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很专业,需要为经销商和农民提供一个一听就能懂、一学就会传的说明。然而现实中,大多数农资企业的发布会不过是把内部说明会换了个地方、换了些听众,基本上没有实现角色、意识和手段的转变。从本质上讲,发布会属于传播范畴,需要遵循的是传播的规律。但现在大多数农资企业发布会基本上是程咬金的三板斧:披脑壳——企业的头脑出场致辞,以示重视;挖耳朵——专业人员往听众耳朵中推一堆功能和数据,以示有用;捎带脚——最后用价格和奖励引发购买、经销欲望。这种传统的“学术型发布会”,对科学传播的主动吸收、深度运用几乎谈不上。

那么发布会需要引入哪些科学传播呢?

第一需要化繁为简、生动形象的方法。尤其是农资新产品的原理和功能,企业发布时恨不得总结出N多条,还全都是概念。即使被人听懂了,也不容易传播。毕竟要靠经销商介绍给农民、农民口口相传。因此,如何适度总结条目是个学问,如何形象表达概念更是学问。而故事、对比等手法有效得多。

第二需要以情动人的方法。或许是保险产品精算太复杂、涉及的医学知识太专业,他们选择了避实就虚的办法。前面对产品生动形象、高屋建瓴介绍外,后面断断脱不了“感情戏”。用那些千锤百炼的经典故事,将产品带来的人生大益处演绎得丝丝入扣、唏嘘动人。农资企业不用这些方法,跟粗放的习惯有关,跟农资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认识有关。金融保险产品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肉贴肉,他们自然要关注人、打动人。

那么农资产品呢?我们过去有专业的名词叫“农业投入品”,还有类似的“化工中间体”,总之跟人不沾边。一位国际土壤专家的话值得我们农资人借鉴:不要认为我们面对的是土壤,我们面对的是依赖土壤生存的人。农资何尝不是如此呢?

有了这个人文视角,再看看你的化肥农药,是不是觉得该换一种革命性的说辞了?


 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yl100.com//content/?298.html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6-1-12 14:47:04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